我國成品油消費首現趨勢性拐點
近日,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2016年度《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》,稱2016年我國石油消費增速大幅放緩,成品油消費**出現負增長,石油對外依存度比上年提高3.8個百分點,達到64.4%。根據相關數據,去年我國柴油表觀消費量為16330萬噸,同比下降5.6%,**出現負增長;汽油和煤油表觀消費量分別為11899萬噸和3058萬噸,同比增速分別為3.1%和10.4%。綜合核算,2016年成品油(汽柴煤)表觀消費量31287萬噸,同比減少323萬噸,下降1.02%。
我國成品油消費出現負增長,出現一個重要的趨勢性拐點,引人注目。我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首現負增長,其原因主要有兩個:一方面,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導致的實際需求不振,而重工業等方面的不景氣更是造成了柴油需求的銳減,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成品油的整體消費;另一方面,我國煉油行業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,煉廠均選擇出口以減少銷售壓力。數據顯示,2016年我國汽油、柴油、煤油的出口量均出現了大幅增長,這也在客觀上導致了表觀消費的縮量。
我國成品油消費趨勢既然出現了拐點,那么未來負增長的趨勢持續的可能性很大。
首先,我國經濟增速會繼續下滑,即在大環境方面不利于成品油消費的增長。至少在未來五年內,我國經濟方面不會為成品油消費的增長提供太多支持。
其次,新能源的發展對于包括石油在內的傳統能源造成沖擊。我國核電的發展是新能源的主要貢獻力量,而核電的快速發展必然對于中國能源*大支柱——煤炭消費造成沖擊,而煤炭消費的縮減首先沖擊的又是成品油,特別是柴油的消費,因為煤炭的開采、裝卸及運輸均屬于柴油消費的“主力”。當然其他清潔能源,比如天然氣的發展也對成品油的消費造成沖擊。
再次,軌道交通的發展已經沖擊到我國成品油的消費,并將繼續較大規模地對成品油消費造成負面影響。軌道交通主要包括地鐵及輕軌等市內短途交通與高鐵等中長途交通。其中,在當今大中型城市交通擁堵的情況下、市內軌道交通的建立對于私家汽車,即汽油的消費將造成較大影響;而新的高鐵線的建立,不僅對于中長途汽車“客運”造成不利影響,被替換的老鐵路線因此實現了更多的鐵路“貨運”,對于大型卡車的柴油消費也將產生下行壓力。
從中長期看,新的電池技術的革新對于成品油消費的減量將產生重大影響。目前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,而在霧霾頻發的現今,電動汽車的發展由于政策扶持得到了快速發展。如果電池技術方面出現新的突破,僅讓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達到1000公里這一項,就足以讓目前的汽油車減少30%以上,其影響之大可想而知。
所以綜合而言,我國成品油未來的消費量長期處于“負增長”是大概率事件!
我國成品油消費量的下降,沖擊*大的當屬煉油行業,將會使得產能過剩的煉油行業“雪上加霜”。目前看,出口并不能完全消化我國“龐大”的產能過剩,如果成品油消費長期處于負增長狀態,一些煉油企業會被淘汰。屆時,煉油行業“拼成本”時代將到來,在更激烈的競爭環境中,誰的成本低誰就能活下來。
此外,我國石油(原油、燃料油、成品油)行業的儲運環節也將快速受到沖擊。成品油消費縮量將很快傳導至石油運輸行業,從上游的原油運輸到下游的成品油運輸,均將受到較大沖擊。特別是在我國大力發展石油管道輸送的今天,成品油消費縮量對于運輸環節的沖擊將更為明顯。而石油存儲環節亦是如此,大量的油庫將存在閑置的可能性,或是利用率的大幅下滑。
與此同時,由于我國是世界石油的消費大國,接近65%的石油靠進口,世界石油市場必將因為我國石油消費的減量產生重大影響。石油產業鏈的多領域將因此被重新評估。
我國成品油消費減量已經成為事實,而未來持續減量的可能性較大。對此,我國煉油及相關企業應高度重視,“未雨綢繆”地加以應對。